受台风“莫兰蒂”影响,海上垃圾暴增。图为海上环卫站以最快速度全力清理漂浮垃圾。
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维修工对设备进行维修作业。
灾后抢修人员对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受损设备进行抢修。
工作人员在东部垃圾填埋场冒雨铺膜布。
“莫兰蒂”台风登陆已经一周多了,厦门的生产生活秩序早已全面恢复。然而还有一群人,为了城市的整洁有序、为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依然在不停歇地奋战,高强度地作业,忘我地工作。厦门市环境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能公司)是市政集团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负责生活垃圾压缩转运、海上垃圾打捞清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废物综合处理、垃圾卫生填埋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全产业链业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导致全市生活垃圾量剧增,屡创历史新高。环能公司全员投入,打响了市容环境保卫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担起了全市垃圾清运、处置重任,让厦门没有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有力地保障了我市灾后重建的开展。
本版文/本报记者 殷磊
通讯员 林菁菁
本版图/市环境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数据】
65202吨
截至9月25日16时,环能公司在全市灾后重建中已累计卫生填埋和资源化焚烧发电处理生活垃圾65202吨,为我市灾后重建、恢复美丽容颜做出重要贡献。
【小故事】
翻找六吨垃圾
帮人寻回挎包
9月21日晚上9点多,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来了两男一女寻求帮助。其中一个小伙子着急地说,他误把挎包当垃圾扔了,一路跟随着垃圾转运车来到了后坑站,挎包里有小伙子韩国女朋友当天要坐飞机回韩国看病重外婆所需的护照、机票还有其他重要证件。垃圾拉到后坑垃圾中转站后,将被倒入地坑中进一步压缩,再装载运到外面去填埋或者焚烧。如果垃圾没有及时地找到,一旦挎包随着垃圾被倒入地坑中。地坑池一旦装满,就马上会被拉走运出岛外,那时再想找到挎包就完全不可能了。
意识到丢失的证照等物品的重要性,后坑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决定帮助这个小伙子。他们将重达6吨多的垃圾倒在了卸料平台上,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调度主任林来聪和站里同事一起在脏臭的垃圾中逐件翻找。三个小时后,挎包找到了。失而复得的心情,以及看到环卫工人脸上的汗水,小伙子的女朋友感动得哭了。送走他们后,林来聪等人又默默地用铁锹把这6吨多垃圾铲进垃圾槽里,重新投入了工作。
环能公司是我市固废一体化处理的民生保障企业 ,“环能人的奋斗目标是让市民感受不到垃圾作为问题的存在”,日前记者在环能公司采访时,强烈地感受到这一企业理念,垃圾再多也能及时清运、处置,任务再重也能完成,让政府不必操心,让市民不用担心。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从“莫兰蒂”台风登陆前至今,环能公司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始终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为家园重现美丽倾心尽力。
正常情况下,我市每天的生活垃圾量约为4500吨左右。灾后,随着抢险救灾工作的全面铺开,全市垃圾量急速蹿升,屡创新高,9月19日达到创纪录的9000多吨。台风登陆后,环能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克服了停水停电、厂房受损、设备受损、道路阻塞、通信不畅等困难,“舍小家,为大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恢复生产,并持续24小时超负荷、超常规作业,圆满地完成了垃圾清运、处置重任。截至昨日,我市的生活垃圾转运量,垃圾焚烧、填埋量,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量都依然保持在高位状态,远超正常水平,环能公司各单位仍然坚持24小时运转。预计这样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月底才会逐步恢复正常。
时间回溯至14日上午,环能公司全体动员、备战台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防范第14号台风的工作部署,公司按照防台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展开了台风到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环能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我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海上环卫站、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东部固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等重要环卫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分布于全市各处,如何统筹抗御“莫兰蒂”台风工作,成为考验管理者的一道难题。为此,公司建立起抗台风指挥系统,提前在每个重要设施都派驻了一个精干的应急抢修队,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同时管理人员、运行人员提前上岗,排查安全隐患,严阵以待。正是因为有这些备战措施,这些设施在遭受台风重创,甚至有的厂区陷入危险的“孤岛”状态后,依然能够迅速恢复生产,投入运行。15日清晨5时台风过境过后,风雨未歇,各单位的抢险及生产自救工作就已经全面展开。
垃圾中转 单日垃圾转运量迭创新高 24小时轮班作业
岛内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大部分要在后坑垃圾中转站经过压缩后,由大型集装箱牵引车运送到位于翔安新圩的东部固废中心无害化处理。建于1999年的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设有两个压缩槽,设计日处理垃圾600吨。常年超负荷运转的压缩中转站,是确保岛内垃圾日产日清的重要枢纽。
15日凌晨6时,天还没亮透,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就坚守岗位。有的轮休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徒步蹚过积水,攀高爬低穿过密密匝匝的“丛林”从家里艰难地赶到站里的。“当时到处断水断电,道路也无法通行,连通信都中断了,我们的职工就是本着一种责任心,一种对事业的热爱,他们自发的来了,投身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公司领导回忆起当时情形还是感动不已。
外网供电中断,而作为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却受损严重,进出站的道路被倒伏树木占据,中转站运行一时陷入了瘫痪。面对这种情形,压缩中转站的干部职工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他们有的清理站内倒伏树木,为垃圾运输车辆清除障碍,有的则对受损设备展开紧急抢修。很快柴油发电机重新发出了轰鸣,压缩设备恢复了运行。9时许,第一辆大型集装箱牵引车驶离了中转站,10时左右就通过翔安隧道抵达了东部卫生填埋场。
从16日开始,随着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垃圾量急速飙升,单日垃圾转运量连续创出新高,19日更是达到了2712.28吨,刷新了自1999年建站以来的日垃圾处理量记录。为此,全站人员通宵达旦,采取24小时轮班制,吃住都在站里,全员奋斗在一线,
高强度作业,转运垃圾;对超负荷运行的车辆、设备及时进行全面维护、保养,保证了中转站的紧张有序运行。
垃圾焚烧 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受损严重 紧急处置成功抢修
厦门目前共有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别位于岛内后坑、海沧和翔安,每天可处理1800吨生活垃圾,发电约50万度,是厦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莫兰蒂”台风给这三座垃圾焚烧厂造成了较大的损坏。
15日凌晨4时,正是风狂雨骤的当儿,后坑厂的生产用水供应突然中断,导致两台锅炉不得不紧急停炉。抢修人员冒着锅炉干锅的风险,顶风冒雨全力抢修。经过连续作业,台风登陆后13个小时,后坑厂恢复生产。
海沧厂的原水系统在台风登陆前后受到了严重损坏,厂房破损导致雨水灌入,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面对这种情形,全厂上下全力奋战,展开紧急抢修,终于保证了海沧厂坚持生产,全天候接收垃圾。
台风正面袭击厦门,翔安首当其冲,受到难以想象的重创。翔安厂也遭到了严重破坏。15日凌晨2时35分,翔安厂外部供电突然中断,全厂停电。值守人员立即按照预案采取紧急措施,通过柴油发电机发电,仅10分钟,全厂就重新恢复了供电。但是随着风雨越来越狂,门窗、屋面受损严重,主厂房大量进水,设备全部跳停。翔安厂检修班组长朱建彩看到这种情况,立即组织检修班组人员冒着狂风暴雨,逐一对主厂房内跳停设备采取紧急安全防护措施。清晨,风雨稍歇,朱建彩立即和同事投入紧张的抢修作业。垃圾吊的顶棚受损严重,多张彩钢板垂下,导致垃圾吊“歇工”,朱建彩立即携带工具上到了20多米高的垃圾吊上处理,避免了垃圾吊损坏。朱建彩还带领同事对1号、2号焚烧线及其附属设备展开检修,针对烟气间布袋除尘器遭雨淋的情况,冒雨加盖防雨棚……就这样,从15日至18日,朱建彩吃住在厂,几乎没有休息。经过他和同事的连续奋战,1号垃圾吊终于在18日傍晚6时投入运行。
垃圾填埋
东部垃圾填埋场
紧急抢修稳定运行
位于翔安新圩的东部垃圾填埋场,是目前厦门唯一在使用的垃圾填埋场,每天要接收岛内外垃圾两三千吨。“莫兰蒂”台风使填埋库区的覆盖膜受损严重。更糟糕的是,台风导致填埋场电力中断,污水处理受到严重影响。污水池液位急剧上升,面对这种情况,铺膜班班长陈水同带着巡补焊膜班的同事对覆膜展开紧急修复,力争用最短时间消除隐患。膜面都是污水,修补难度非常大,陈水同绑好安全绳,毅然跳入脏臭污水中对破洞进行修补。每次补好破洞从污水中爬上来后,他的第一句话都是:“还有哪里需要补?”就这样,从15日开始,陈水同和同事夜以继日地进行库区膜面修复工作,短短数日,就恢复了库区覆膜十几万平方米,恢复雨水沟路2000多米,排除排污隐患点十几处,确保了进场垃圾的日产日清与无害化处理,使填埋场稳定运行,没有发生污水外溢事件。
为了确保安全,正常情况下填埋场夜间一般不开放。但从15日起,填埋库区架起了照明设施挑灯夜战,24小时全天候接收来自各方的垃圾,所有工作人员都加班加点确保城市生活垃圾能够日产日清。
海上打捞
海上垃圾量暴增二三十倍
用最快的速度清理
每当风雨过后,九龙江滚滚江水都会把大量垃圾冲入厦门海域。台风“莫兰蒂”更是给厦门海域带来了巨量的垃圾,海上垃圾量比平时暴增二三十倍。面对这种局面,海上环卫站90名干部职工全员出动,4艘机械清扫船和26条清运小木船全天候作业,用最快的速度,恢复厦门海域的整洁美丽。最多的一天他们清理了180吨海上垃圾。
海上环卫站车队队长黄超生,台风过后第一时间赶回站内清理倒塌树木,还组织车队人员清理停车棚刮落的铁皮,疏通站内垃圾转运道路。在清理过程中,脚被铁皮划伤了,他仍坚持在抢险一线。在海漂垃圾和鼓浪屿垃圾转运量大量增多的情况下,他放弃休假连续奋战3天,合理调度转运车辆,组织车队全体人员保障海漂垃圾和鼓浪屿垃圾转运,每天从大清早一直干到夜间所有垃圾运转结束。
履行社会责任
让灾后厦门
恢复美丽容颜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环能公司充分展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充分展示了企业自身风采:在自身抢险救灾、生产自救工作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仍积极组织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他们深入白鹭洲公园展开灾后清理;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帮助进行灾后重建,扶植抢救倒伏树木……
舒展的双手中,满是破了的血泡;裸露在外的皮肤晒得通红;手臂、腿脚上,随处可见刮伤的痕迹;汗珠顺着鬓角、刘海不停滴落……辛苦的付出有了甜美的回报,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满目疮痍的厦门已经变得越来越整洁有序,逐步恢复原来美丽的容颜。(转载:厦门网)